发扬红旗渠精神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社会治理价值导向
聂广睿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红旗渠时强调,“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红旗渠精神永在”,“红旗渠很有教育意义”。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推动伟大事业。红旗渠精神是20世纪60年代以杨贵书记为首的原林县县委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建设红旗渠、实现县域治理目标过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蕴含着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治理价值导向。发扬红旗渠精神,对激活社会力量、提升治理效能、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为了人民修渠,彰显社会治理的“本”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价值取向。修建红旗渠的直接动因,就是为了解决长期困扰林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缺水问题。20世纪60年代,林县县委深知全县人民虽然在政治上翻了身,但经济上还很贫困,仍在受干旱缺水的煎熬。只有劈山修渠、引水上山,才能彻底改变林县贫困山区面貌,才能真正让全县人民过上好日子。修建红旗渠的岁月正处于国家连续遭受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物资匮乏,工具简陋,工程艰险程度更是闻所未闻,敢不敢挑这样的重担,是对林县县委的严重考验。林县县委不愧为全县人民的的领导核心,怀着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无限忠诚,对人民利益的高度关怀,毅然决然在最困难的时候挑起重担,把改造大山的斗争坚持到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为了人民修渠是红旗渠精神的根本立足点,社会治理的本质是为人民群众服务,两者无论是价值追求还是内在逻辑,都具有一致性。将红旗渠精神融入社会治理,就要在社会治理的各项工作中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群众时刻装在心里,将造福人民作为最大使命。新时代新征程物质条件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利益多元化、思想多变都加大了社会治理难度,更要求各级干部把人民利益、群众需求真正放在第一位,把为民谋福利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抓住社会治理的牛鼻子,真正去除私心,才能真正赢得民心。
依靠人民修渠,彰显社会治理的“基”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共建共治共享”意味各级党委、政府在积极行动的同时,要广泛动员广大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红旗渠是林县县委最大程度动员群众、组织群众、依靠人民群众创造的奇迹。红旗渠工程浩大,总长度1500多公里,削平1250座山头,架设152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挖砌土石1515万立方米,主要依靠的是林县人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当时全县55万人,参加修渠的民众先后多达30万,可谓男女老少齐上阵,展现了“红旗渠就是纪念碑,记载了林县人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红旗渠总投资6865.64万元,其中国家资助14.94%,群众自筹资金85.06%%。整个红旗渠的设计、施工以及资金、原料、技术的筹备等环节,都离不开群众的广泛参与和相互协作。领导一心为人民,就能赢得万民一心。红旗渠精神所蕴含的社会治理精髓,在于始终抓住群众的根本需求,从群众中汲取磅礴力量,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人间奇迹。红旗渠工程的建成,是走群众路线的产物,是依靠群众力量的结晶,人民群众是修建红旗渠的真正功臣。社会有效治理的关键在于增强社会活力,而增强社会活力的最好办法就是让社会力量在社会活动空间中成长,核心在于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热情。红旗渠工程彰显的是社会治理参与主体的多元性、广泛性和自觉性,发挥的是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林县县委懂得,引漳入林是全县人民的迫切要求,办大多数群众迫切要求的事情,就一定能够得到群众的拥护,充分依靠群众的力量,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修渠成果由人民共享,彰显社会治理的“魂”
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深厚基础和最大底气,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才能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红旗渠的成功修建,彻底结束了林县人民世代缺水的历史,彻底改变了林县山区的贫苦面貌,给林县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红旗渠建成后取得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不仅使当时全县60万人和3.7万头牲畜吃水问题得到解决、54万亩耕地直接受益,还带动林果、养殖、水利发电、建筑等行业快速发展,更加坚定了林县人民昂首迈向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决心。红旗渠的修建孕育了宝贵的红旗渠精神,激励林县人民谱写了壮丽“四部曲”。如今的林州综合经济实力晋级全国百强县市,是河南县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昔日的豫北小县悄然蜕变,满目青山绿水,处处鸟语花香,社会治理井然有序、生机勃勃,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社会共享水平全方位跃升,成为河南省最幸福的县域之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最终目的是让人民群众共同享有社会治理的成果,以此不断满足群众需要、提升生活质量、推动社会发展。
社会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治理思想是新时代社会治理的最核心目标。红旗渠是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既是一条“生命”渠,更是一条“初心”渠,处处彰显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治理价值导向。发扬红旗渠精神,汲取社会治理智慧,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社会治理的各个环节,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我们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实现社会治理井然有序、活力迸发,进而迈向协和万邦、国泰民安的良政善治境界。
(作者单位为中共安阳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