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风丨南瓜丝手擀面
安阳融媒《安阳日报》
2024-01-15 08:56:40

南瓜丝手擀面

秦志勇

在新秋,暑热未褪尽时,秋风已有凉意。南瓜是夏秋之交北方人餐桌上一道常见的时令蔬菜。田间地头、沟渠岸边、房前屋后,都能见到它婀娜曼妙的身姿,粗壮的枝蔓,硕大的叶面,只要有阳光雨露的滋润,就能肆意疯狂地生长。结出的南瓜或长或弯,嫩绿的可清炒醋溜,清香爽口;成熟的可蒸食熬粥,软糯香甜。

周末闲适在家,爱人说中午咱们吃南瓜丝面条吧。面条是爱人从市场上买来的手擀面,南瓜是回老家时父母给摘的,墨绿色的南瓜细长而又鲜嫩。洗瓜切丝,起锅烧油,葱姜蒜爆香烹饪,多种佐料精心调味,再捣些蒜汁儿,开锅煮面,一碗香喷喷的南瓜丝面条就端上了餐桌。爱人边吃边夸味道鲜香,而我的思绪却已回到了童年。

在儿时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逢年过节才能吃上一次猪肉改善生活,母鸡下的鸡蛋要攒着留给干重活的父亲吃,家人一周能吃上一顿捞面条、白面馍,便是不错的光景了。奶奶是家里的主厨,虽然生活拮据,但也总是黄面馍、疙瘩汤、小米干饭、米面煎饼、捞面条、葱花面等相互调配着,把一家人的生活打理得有滋有味、井井有条。儿时最期盼、最爱吃的便是奶奶做的手擀面了。那个时候还没有轧面条机,一个瓷盆、一瓢面粉、一碗清水、一块案板、一根擀面杖,便能制造出舌尖上的家常美味。和面是个技术活儿,奶奶常能做到手光、盆光、面光。只见她一边往面粉里慢慢地倒水,一边用筷子快速搅拌成絮状,然后用拳头将面絮挤压成面团,又将面盆内侧和手上粘的面搓干净,再将面团反复搓揉得软硬适中、光滑细腻,最后盖上湿布使面团充分滋润。待面团醒发约十分钟后,奶奶便在案板上撒上一层面粉,手持长长的擀面杖将面团压成圆形面片,缠在擀面杖上,一边向前用力滚动碾轧,转动面皮使其均匀受力,一边抓起金黄的玉米面撒在面片上,防止面皮黏连。只见一根长长的擀面杖在面皮中上下飞舞,与案板碰撞,发出有节奏的嘭嘭声,轧、擀、碾、卷,一推、一收、一抖、一抻,不一会儿就将面团擀成一张圆圆的、薄薄的大面片。最后,奶奶将面片卷在擀面杖上一提一放,折叠成窄窄的长条状,“咔咔咔”刀起刀落,就切成了粗细适中、宽窄相当的面条,晾在高粱秆做的锅盖上等待入锅。整个动作娴熟流畅、一气呵成,声音铿锵有力,如行云流水,让人眼花缭乱。

那时候的蔬菜基本上是不用买的,全是奶奶在菜园子里和房前屋后种的,冬天白菜、萝卜是当家菜,夏秋两季就丰富多了,长豆角、芸豆角、梅豆角、南瓜、丝瓜、韭菜、红萝卜,加上自己泡发的绿豆芽、黄豆芽等,全是绿色无公害,完全能自给自足。面擀好了,奶奶从墙角豆秧上薅两把新鲜的梅豆角,摘上几根红色的线椒,再把南瓜切丝,入锅加少许菜籽油、花椒清炒。待菜熟起锅时,再用筷子从香油瓶里蘸几滴香油加入其中,香喷喷的味道就氤氲弥漫了整个厨房。配上筋道的手擀面条,再浇上灵魂蒜汁,天然的麦香和着南瓜的鲜香和蒜香,味道别提多美了。和机器轧制的面条相比,奶奶做的手擀面爽滑有嚼劲。那时我正是能干饭的毛头小子,吃了一碗还要再拐弯吃上一碗,摸着滚圆的肚皮打着嗝才知足。到了晌午饭时,左邻右舍端着饭碗聚在一起,有的蹲在地上,有的坐在马扎上,唠着家长里短,说着生活琐事,边吃边聊。有时走街串巷修锅、磨刀的小商小贩,吆喝着正好路过,善良的奶奶总是要给他端一碗家常饭吃。很多年过去了,奶奶做手擀面的情景我依然记忆犹新。奶奶做的手擀面的味道依然唇齿留香,一碗手擀面成为了我记忆深处最爱的美食之一。

面条是北方人的最爱。《舌尖上的中国》里说,面条最为素净,既是饱腹之食,也能容纳万千滋味。现在的孩子大都喜欢吃大米,配上几个肉菜,要是一说吃面条,虽然嘴上嘟囔着不说,但是大抵脸上已经“晴转阴”了。上了年纪的人对面食却是特别的钟爱。父亲常常说吃大米吃不饱,支吾不到饭点,没有一大碗面条吃到肚里结实顶饥。以前父亲在沙石厂、建筑工地上干重活吃苦力,顿顿都是土豆白菜配面条,即使这样现在也总是吃不厌面条。或许是奶奶手擀面美味的诱惑,或许是受到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也特别爱吃面食。有时去外地出差或者旅游,也总是要尝一尝当地的面食。北京的炸酱面酱香浓郁,山西的刀削面外滑内筋,陕西的油泼面麻辣鲜香,西安的臊子面酸辣开胃,武汉的热干面风味独特,兰州的牛肉拉面爽滑劲道,郑州的羊肉烩面汤鲜味美,洛阳的糊涂面条软糯暖胃,还有拉条儿、饸饹面、担担面、大刀面、清汤面、酸汤面等等,花样繁多、不胜枚举,各有各的特色和味道。但是,纵然走过很多地方,吃过很多不同的面食,心中还是非常怀念儿时奶奶做的南瓜丝手擀面的味道。想想现在的面条,卤子肉类不是不多,油水不是不大,营养不是不充足,食材不是不丰富,但仍然禁不住怀念儿时的味道。大抵还是一种怀旧的情结,对过往生活的一种留恋吧。 

编辑:张晓萌
责任编辑:张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