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厅丨2023年共救助0岁至6岁各类残疾儿童2317名
安阳融媒《安阳日报》
2024-04-08 18:44:43

 新闻发布厅 

加载失败

新闻发布会现场(安阳融媒记者 郭有明 摄)

2023年共救助0岁至6岁各类残疾儿童2317名

全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民生实事新闻发布会召开

范廷宾 市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
王能超 市卫健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李   翔 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马姝玮 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游小梅 市财政局社会保障科科长
主持人
索全兵 市委宣传部舆情信息科科长、外宣办负责人

发布时间:2024年4月7日


安阳融媒记者 李庆龄

4月7日,全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民生实事新闻发布会召开,介绍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民生实事落实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上,市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范廷宾介绍,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从2019年开始,连续多年将0岁至6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列为我市重点民生实事,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广大残疾儿童的格外关心、格外关注。2023年,我市共救助0岁至6岁各类残疾儿童2317名,完成年度计划目标的160.9%,较上年度增加了525名,服务满意率达到100%。
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民生实事全面实施以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残联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市残联切实履行牵头单位职责,强化部门协同配合,联合市发改委等11个相关部门结合工作实际,每年制订出台实施方案,明确目标,加强联动,细化职责,凝聚合力。积极加强与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保障政策的有效衔接,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健全完善的关爱服务体系。
加大筛查力度,精准摸清底数。坚持“早谋划、早部署、早落实”,将残疾儿童筛查与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调查相结合,以乡(镇)残联开展调查摸底为基础,县级残联筛查为辅助,主动与卫健部门工作联动和信息共享,对疑似残疾儿童及持证0岁至6岁残疾儿童进行康复需求集中筛查,全面细致掌握残疾儿童康复信息,实现残疾儿童筛查、诊断、康复救助有效衔接。依托基层残疾人专职委员等熟悉社情村情的工作人员开展常态化日常筛查,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为办好民生实事打下坚实基础。
规范机构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坚持以提升残疾儿童康复服务质量为目标、以提高定点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为抓手,持续推动定点服务机构“抓规范、提质量、上水平”。联合市教育局等5个部门出台《安阳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服务机构协议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建立准入退出动态管理机制,并对全市定点服务机构进行评审认定。经过评审认定,33家康复服务机构确定为我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服务机构,其中,市级定点机构11个,县级定点机构22个,公办定点机构23个,社会办定点机构10个,建立了覆盖全市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服务网络。加强儿童康复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康复专业人员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康复师专业化水平。
积极争取资金,强化工作保障。积极推动市、县两级财政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经费纳入年度预算。2023年,市残联共筹措残疾儿童康复资金2035.81万元,其中,中央资金712.97万元,省级资金461万元,市级配套资金81万元。各县(市、区)落实配套资金780.84万元,为民生实事落实落地提供了保障。成立工作专班,对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资金拨付进行专项督导,督促各县(市、区)加快资金拨付进度,确保按政策规定及时足额拨付。此外,市残联积极争取资金,推动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残疾儿童、残疾孤儿、防止返贫监测对象“三类户”困难残疾儿童的救助年龄放宽到14周岁,进一步扩大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覆盖面。
深入开展督导,持续优化服务。市残联实行“周提醒、月通报、年终总结”督促制度,确保有康复需求的残疾儿童“应救尽救”。市发改委成立全市重点民生实事领导小组,每月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督导推进。市统计局对2023年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民生实事进行了核查认定。各级审计部门每年对项目进行专项审计,对发现的问题督促整改落实。各级残联、卫健等部门不定期对定点服务机构进行检查,通过实地检查、查看档案、电话回访等方式,从机构与家庭两方面了解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情况,不断提升家长的满意度,促进民生实事高质量完成。
加强政策宣传,营造关爱氛围。充分利用“全国残疾预防日”“全国助残日”等残疾人重大节日,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媒体平台,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民生政策宣传解读,切实提高政策宣传率和知晓率,营造良好社会氛围。2023年先后举办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世界读书日主题活动、世界自闭症关注日公益活动、全国第七个残疾预防日宣传教育活动等,与在训残疾儿童开展亲情联动、残健融合、送温暖等活动,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的良好氛围。
 “下一步,我们将不断完善残疾儿童康复服务和保障体系,提升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服务质量,助力残疾儿童适应社会、回归社会,使残疾儿童家庭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范廷宾表示。
编辑:付亚丽
责任编辑:张泰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