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考古人:让这片土地上的宝贵遗产“活起来”
安阳融媒《安阳日报》
2024-04-24 20:26:14

安阳考古人:

让这片土地的历史文化遗产生动起来

安阳融媒记者 张俊军 通讯员 刘永平

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在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上,安阳考古人始终心存敬畏、充满热情,用智慧和汗水不断书写历史传奇,不断释放安阳文物考古的磁场效应。在国际古迹遗址日到来之际,记者走近安阳考古人,感受他们的坚守、付出和担当。

加载失败

始终保持甘当“小学生”的心态

4月16日,在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所内,副所长申文喜正和工作人员对一批新发现的考古资料进行整理。

“安阳是全国少有的时代从未间断、历史遗存极为丰富的考古资源大市。”申文喜对记者说,“近年来,安阳考古事业的人才队伍不断壮大,考古发掘和学术研究成果丰硕。新发现的八里庄裴李岗文化遗址、辛店晚商铸铜遗址、陶家营中商遗址、隋代麴庆墓以及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安阳工作队发掘的洹北商城手工业作坊遗址、殷墟王陵隍壕等,对丰富安阳历史内涵、活化历史场景、助力文明溯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019年,申文喜在参与发掘洹北商城铸铜制骨作坊遗址时,先后发现了40多座特殊墓葬。这是我国首次明确发现商代铸铜工匠墓地,为研究商代青铜器生产、组织、管理、运营,工匠阶层的等级、地位,生产技术的传承与创新等提供了新资料。2022年,申文喜全程参与了文峰区八里庄裴李岗文化遗址的发掘工作,在安阳地区首次经考古发现距今约8000年的裴李岗文化遗址,填补了安阳地区乃至整个豫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空白。

“从事考古工作,必须始终保持甘当‘小学生’的心态,具有科学思维的敏锐性和严谨性,阅读大量古籍和考古文献。”申文喜说,“科学的考古发掘、丰硕的考古成果能够让文物得到妥善保护和利用,更加生动诠释‘有文化,必安阳’的时代内涵。”

加载失败

厚重的历史文化是城市发展的自信源泉

在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修复室,焦鹏小心翼翼地清理着一件商代陶器的表面泥土,用批刀、石膏等专业工具和材料修复陶器的破损部分。焦鹏是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保管修复中心高级技师,虽然不是科班出身,但20多年的考古实践,已经让他成为安阳考古行业里的“技术大拿”。

“文物的修复和发掘同样重要,不仅需要经历精细而烦琐的过程,更需要修复人员投入更多的耐心和毅力。”焦鹏说。

在他的精心修复下,一件件沉睡多年的文物得以全貌展现。焦鹏还致力于对文物的研究和阐释,通过深入研究文物的制作工艺、纹饰风格等,让文物褪去历史的尘埃,重焕生机。

“全程参与发掘、修复、研究、展示,最终让文物‘说话’,是一件神圣而自豪的事情!”焦鹏说,“厚重的历史文化是城市发展的自信源泉,通过不断的考古发掘和研究阐释,让一个个历史文化脉络逐渐清晰,从而激发人们热爱家乡、注重传承、启迪未来的热情和勇气,这也是城市建设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加载失败

吃不了苦 考不了古

“吃不了苦,考不了古!田野考古既是一项脑力劳动,也是一项高强度体力劳动。”赵蕊脱口而出,“我是2023年通过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入职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所的,目前从事田野发掘和考古研究工作。”

考古工地往往都在田野、室外,身体综合素质如果不强很难坚持下去。另外,在田野发掘中随时都会出现值得注意的考古发现。在安阳县某处考古工地上,赵蕊反复刮面,一寸寸划线,每天要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不少于8个小时。遗迹中发现的几处红烧土堆积让她眼前一亮,这些看似平常的土堆土块,在普通人看来一文不值,但在考古人眼里,它们和诸多精美文物一样具有考古研究价值。

“告别挖完东西就结束的简单粗放模式,我们已进入多学科综合研究的精细化考古阶段。”赵蕊表示,“我们充分应用动植物考古、人骨考古、冶金考古、手工业考古、环境考古等学科分支,不断将新的科技手段应用于考古实践,实证安阳文明历史在中华文明起源、发展、交流互鉴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自豪,我是安阳考古人,在这片土地上探寻中华文明密码,让我们的历史文化遗产生动起来,是一种荣幸。”这是被采访的考古工作者发出的共同心声。安阳考古人将进一步围绕“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等重大课题,持续推进殷墟及其周边遗址的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研究工作,不断创造安阳考古事业新辉煌。

编辑:张泰睿 张丹
责任编辑:付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