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里寻渊源 新技术下话创新
——福建福耀科技大学校长王树国安阳行侧记
安阳融媒记者 李庆龄 文/图
6月19日,安阳正一中学的礼堂座无虚席,一场知识的盛宴在此拉开帷幕。福建福耀科技大学校长王树国教授莅临该校,以《新技术革命背景下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与成长》为题,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兼具思想深度与趣味性的精彩演讲。
当王树国健步走上讲台,全场立即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校长目光温和而亲切,如春风般扫过礼堂的每一个角落,随后,他嘴角上扬,露出温暖的笑容,缓缓开口:“我们福耀科技大学校徽的‘五心’就是出自甲骨文,昨天我在殷墟博物馆看到了甲骨文的‘心’字,让我找到了出处。” 这一句巧妙融入安阳地域文化的开场白,恰似一把精巧的钥匙,精准地打开了与在场师生沟通的大门。
随后,王树国围绕新技术革命的浪潮,展开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他聚焦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剖析新技术革命的特点,以及其如何重塑全球高等教育体系。他指出,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传统封闭的学科壁垒如同禁锢思想的牢笼,大学必须主动打破它,积极与社会、世界对话,实现从单一学科支撑向多元协同创新的转变。
王树国围绕人工智能、机器人、生命科学等前沿领域,揭示新技术革命“广度显著加大、深度显著加深、速度显著加快、精度显著加强”的特征。他以美国欧林工学院“项目牵引+创客生态”模式为典型,强调:“大学将不再作为外部基点指导社会发展,而必须与社会对话、与世界对话。同学们,你们就是这场变革的参与者、实践者,也是创新者、开拓者。”
新技术革命背景下,高校不仅要探索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之路,还要在全球高等教育变革中发挥引领作用,回应世界、国家、社会和人民的关切。作为福耀科技大学“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国际化”办学理念的践行者,王树国分享了新型研究型大学的探索路径、实践成果与育人目标,并为师生勾勒出未来人才培养的立体图景——既扎根中国大地,又对话全球前沿。
临近讲座尾声,王树国引用国家主席习近平 “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 的寄语,向在场学子们表达殷切期望。
讲座结束后,礼堂内的气氛依然热烈非凡,王树国耐心地与同学们展开互动问答。一双双高举的手臂如林,学子们眼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求光芒。一位安阳市第一中学的学生问道:“高中时代如何为做新时代的创新型人才做好准备?”
王树国微微颔首,目光中满是慈爱与鼓励,温和地说道:“高中时代,要扎扎实实打好学科基础。但为高考拼搏的过程中,同学们要树立远大的志向,创新思维的培养也至关重要。而兴趣爱好,则是孕育创新的土壤。每一个独特的兴趣爱好,都有可能成为激发创新灵感的源泉,都应该被呵护和培养,让这些兴趣爱好的种子在高中时代生根发芽,为未来成长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这时,另一位同学问道“人工智能会否脱离人类掌控?” 王树国笑着摆摆手,幽默而不失严谨地分析道:“当前AI的算法效率与数据处理能力虽强,但在逻辑推断、情感认知等层面仍无法超越人类。技术本身是中立的,关键风险在于恶意滥用可能引发的伦理危机。但人类对技术的监管与规范从未停止,法律、道德体系的完善将与人工智能的发展同步推进。” 风趣又充满智慧的回答如同一缕清风,吹散了学子们心中的疑惑,不仅消解了认知迷雾,更点燃了他们拥抱变革、探索未来的无限热忱。
在这个难忘的夏日,王树国的安阳之行如同一座灯塔,为安阳学子们指明了新技术革命前行的方向,也在他们心中播下了创新与梦想的种子,静待未来绽放出绚丽之花。
相关链接: